電影:影片資訊
寺山修司短片輯1 TERAYAMA Shuji Short Films Part.1
適逢寺山修司逝世四十週年,影展特別邀來九部經典短片,遊走於劇場、表演、光影幻化和影像詩的吟誦書寫中,見證開拓影像創作最極致的可能性。
上映日期 2023/12/08 片長 89分
影片年份:1962
出  品  國:Japan
出  品:
發  行  商:
語  言:Japanese
色  彩:color
音  效:

導演: 寺山修司  

劇情介紹
【檻囚 The Cage】

城市裡,牢籠遍佈四周;大樓圍牆、美術館大門限制了空間、時鐘與鐘擺框住了時間。人和動物,只能在有限的畫框中行走。究竟要如何才能掙脫時間、空間、自我的牢籠?

寺山修司於 1960年拍攝首部短片《貓學》(Catllogy)(現已無影像及底片可尋),其後於 1962年拍攝本片,直至 1968年才由萩原朔美、松澤八百等人剪接完成。片中出現的時鐘、山羊、繃帶男子、健美和瘦弱的男性軀體,日後都被當成標誌性的符碼,大量出現在寺山其他作品中。影片開始時,男子欲攀爬上野美術館內羅丹的雕塑名作〈地獄之門〉一幕,是未申請許可,偷拍完成的;類似的「突襲」創作觀,後來也頻繁運用在寺山執導的「街頭劇」上。

【蝶服記 Butterfly】

本片構想源自寺山修司曾創作的俳句「在眼罩之處,死蝴蝶就這樣子,跨越了山河」,並融合其欲打造一部「受干擾的電影」之概念所拍攝而成;少年殺死蝴蝶,將屍體放入眼罩,再跑去偷窺繼母。然而,偷窺過程中,死蝴蝶從眼罩溢出,導致部分畫面被遮掩,卻因此讓同樣的畫面,在不同觀看者的心中,留下不同形象。 寺山修司曾表示,眼球是最小的投影機,眼罩是銀幕,死去的蝴蝶則是放映的光影,因此戴著眼罩的眼球,就是世上最小的放映室。此外,觀眾在觀賞作品時,會發現放映機才是觀看的眼球,銀幕是眼罩,某些時刻,觀眾自身更像是干擾放映的存在。透過這部作品,寺山在「觀看」的「主體」與「客體」間,進行了多重辯證。

【迷宮譚 The Labyrinth Tale】

街道上,有人將門片搬運至某處,打開門後,是另個未知的世界。但有人卻因為見到陌生國度,嚇得落荒而逃。另一邊,有人的門上被畫了叉叉,因而再也無法開門。門的那頭是無窮無盡的變化,猶如迷宮一般,讓人永遠無法摸透。

寺山修司堅信「銀幕」不只是四方形的布幕,而是一道「門」。門後世界充滿無限可能。本片設計了各式不同的門,當影像投影在銀幕上,觀眾除可見到畫面「中」的「門後世界」,更能去感受到畫面「後」世界的多樣性。他也認為,放映不該侷限在銀幕上;如同片中的門,可放置於任何地方,現實裡窗戶、門片等物體,也都能當作放映電影的「銀幕之門」,進而打造出一種突襲式的「街頭電影」。

【疱瘡譚 A Tale of Smallpox】

日本舞踏大師土方巽曾創作同名舞蹈作品《疱瘡譚》,以麻瘋病為主題,讓舞者在台上不坐也不站,而是在地上滾動身體,以減輕痙攣所帶來的痛苦。寺山修司認為,底片在某方面的觸感與皮膚相似,皆能給人帶來感官刺激,但底片投射出的影像,卻失去了皮膚所帶有的「表面」與「溫度」。因此,寺山嘗試將影像想像成一面皮膚,對影像進行各種「切割」與「清洗」,試圖讓觀眾從觀影中,感受到皮膚病所帶來的搔癢與難耐。

本片集結寺山作品中各類重要的「母題」,除了在《羅拉》登場過、挑釁觀眾的三位女子再度現身外,鐵釘、繃帶、門、繩索、以及各式綑綁,日後也數度運用在寺山其它創作中。

【橡皮擦 The Eraser】

海邊的波浪,滿是皺紋的手掌,是腦海中的記憶。時間流逝讓記憶出現刮痕,嘗試用橡皮擦拂拭,卻連記憶都逐漸抹去。相片中的臉孔,已被橡皮擦塗成空白。那身穿軍服的男子,究竟是歷史?還是自己虛構的回憶?

本片被寺山修司稱為「『刮痕』與『記憶翻修』之作」。他曾以為銀幕上出現的刮痕,不是底片刮傷造成,而是影像在經過一段時間後,本身就會出現的結果;回憶也是如此。作家波赫士曾言「藉由修正過去,可製造兩個世界史」,若刮痕能被擦去,記憶是否也能擦掉重寫?用來抹去過往的橡皮擦,隨著不斷擦拭,也會逐漸變短不見。於是,就連「修飾」本身,都會消失無蹤。寺山修司曾於自傳中撰寫大量虛構事件,本片可視為其核心價值的一次忠實表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