片長 89分
柏格曼自言,《穿過黑暗的玻璃》可說是他個人首次嘗試以室內劇的形式創作,而這也是他與妻子合作的作品之一,在戲劇外在形式上與《假面》形成有趣的對照。在佈景舞台設計部份的講究,以及影像韻律上的精準掌控,讓本片展現出與《冬之光》、《沉默》完全不同的電影質感,他個人甚至認為,就純電影藝術的角度而言,這可說是某種新風格的開端,或是一個句點、一項結論。
片中柏格曼大量運用封閉的場景:空無一物的房間、殘破漏水的船艙,藉以比擬劇中人物心靈的封閉孤絕,再輔以低抑規律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,形成憂鬱宿命的影像況味。黑白攝影巧妙捕捉了深淺層次不一的灰,霧影朦朧中,史特林堡式的戲劇象徵與表現,也更進一步貼近柏格曼對自然、上帝與自我慾望的探討。
「到《穿過黑暗的玻璃》這部作品,我已經脫離從孩提時代父親遺傳給我的信仰,轉而認為人類創造出的神聖觀念都是雙面怪獸,正如片中人所宣稱,上帝是隻蜘蛛。我內心深處最想做到的,是描繪對宗教極度狂熱的人,或者也可以說是有嚴重宗教傾向的精神病患者。」——柏格曼